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
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
這是南宋詩人楊萬裡的詠杜鵑花詩,寫出瞭錦江邊清溪倒影,綠水紅花,交輝相映,秀美如畫的景色。杜鵑花,也稱“山石榴”、“映山紅”。杜鵑花屬常綠、半常綠或落葉灌木,其名與杜鵑鳥相同,千百年來,名傳不一。或說此花花開之日,正是杜鵑啼叫之時,因以而得今名;或說杜鵑鳥暮春至初夏徹夜啼叫不止,終咯血而滴花上,故名杜鵑花。正是由於傳說的淒美,我這個愛養花的人,從不養杜鵑,怕看見那花就想起“鮮紅滴滴映霞明,盡是冤禽血染成”。“細雨春波愁素女,清風明月泣湘妃”的詩句。但我卻愛杜鵑花的鮮艷奪目,燦爛如錦。
五月四日,正值第二個杜鵑花節,宣傳部,文體局等部門邀我們一些文學愛好者去青泉谷采風,據說那裡有杜鵑谷,正是春鵑爛漫時,於是我便顧不得身有微恙,輕裝與文友們驅車前往。
到達目的地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醒目的導遊牌,上書:“傳說青泉谷為王母娘娘後花園遺落人間,現已成為人們遊覽觀光的好去處。景區奇石林立,樹木參天,溪水潺潺,花開時節,漫山杜鵑爭奇鬥艷,十裡杏花沁人心脾,各具特色的景點,點綴其中,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呵呵,不錯,還值得看看,我心裡暗暗地說。
走過導遊牌,前面就是十裡杏花坡,那滿坡的杏花正盛開,仿佛含情淺笑,似在邀人共賞春色,宋代施蕓隱詩曰:“落梅香斷無消息,一樹春風屬杏花”,但是這裡卻不是一樹,而是千樹萬樹,漫山遍野。遠遠望去,恰似飛雪點春波,占盡青翠無顏色。柔和的風吹來,那淡淡的,潤潤的,爽爽的芳香叫人如癡如醉,一直甜到心底。我們貪婪地嗅著花香,走在通往杜鵑谷的路上,兩旁的杏花婀娜多姿,爛漫地開滿枝頭,盡顯著美麗,張揚著個性。那杏花此時正是“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對比“半面宮裝出曉晴”,“倚墻斜日數枝紅”時,則別是一番韻味。再加上樹上幾隻嘰嘰喳喳的鳥兒,更是清新悅人。
“今年春早,到處花開瞭,隻有此枝春恰好,月底輕顰淺笑。”王庭筠的清平樂,縈繞在我的耳畔,是啊,踏遍芳草,隻有此處春正好。我們這些平日紮在屋裡,沒有時間放飛的人們,此時倘佯在花的海洋裡,醉在迷人的花香中。把自己完完全全地融於大自然,忘記瞭疲勞,忘記瞭紅塵中的一切煩惱。
走過十裡杏花坡,便進瞭杜鵑谷。那杜鵑花一叢,一簇,不時地映入我們的眼簾,導遊說,要看到更多的花,須到谷之深處。是啊,最美的,最好的東西往往不能輕易地看到,更何況是那“風裊舞腰香不盡,露消妝臉淚斷幹”的杜鵑?她既是“一叫一徊腸一斷”的杜鵑鳥啼血成花,必然會遠離喧囂,躋身在山之深處。
為見佳人面,不怕鞋磨穿,我們顧不得口渴身累,繼續行走在萬樹叢中。“快看!那多杜鵑”,走在前面的人忽然高喊,我們頓覺精神為之一振,順著聲音走去,果然,山坡上許多杜鵑花殷紅欲燃,燦爛如錦,在萬綠叢中更顯得壯麗非凡。我們幾個弱女子,看花心切,竟沒顧得找上山的路,便拽著樹叢,一步一滑地直接攀瞭上去,弄得荊棘滿腿,氣喘籲籲,全沒瞭往日的女兒風范。那坡上的杜鵑,花分三色,那紫粉的是“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間”;給人一種熱烈燦爛,看到她,你會激情奔發,更熱愛火紅的生活。那粉的是略施淡妝色俱好,恰似貴妃粉嫩面;給人一種溫柔恬靜,你會被她的美感動的閉口無言。那淡藕的是春色繽紛帶紫煙,剪碎雲錦卻做團。給人一種婀娜鮮媚,看到她你會說,這就是春天,她會給寂寞的暮春帶來無限的生機。我們圍著杜鵑,一邊不絕口地贊嘆,一邊咔嚓咔嚓地把她們的美麗攝入永恒。然後又一一地,相互與她們合影留念,一時間忙得不亦樂乎,全然不顧瞭返程的時間。
是啊,杜鵑花美,美的凝重,美的哀婉,美的真切,美的淡然。她淒美的傳說告訴我們:聞子規啼而思歸,是遊子的心願。有道是:人愛傢鄉美,水是故鄉甜。我們殷切地希望那美麗的杜鵑花,在明年的五月裡開得更燦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