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當寶貝鬧脾氣時,媽媽可以這樣做!

二月 20, 2021

春秋交際,是寶寶疾病多發期,早晚氣溫溫差大,“二八月亂穿衣”。那麼父母要如何更好地養育寶寶呢?記住兩個原則,不吃2飯,不睡3覺,保准孩子安然入秋。

“春捂秋也捂”,遭罪的是孩子

表姐家的孩子2歲半,近來變成了一個“鼻涕蟲”,流清鼻涕不說,還總是咳嗽不斷,感冒挺嚴重。

婆婆帶著孫女去檢查,醫生看到老人後直言不諱,“是不是給孩子蓋得太多了?”婆婆連連擺手,不多不多,就是被子外面又蓋層薄毯,那也是在後半夜。

“我主要是怕孩子被凍到,開春時捂著,入秋也得捂啊……”還沒等婆婆說完,醫生連忙擺手,她說最近很多寶寶就是被摀出來的感冒、發燒,可別這樣做了。

老人摸著孩子的小手、小腳有些涼,於是就覺得孩子冷了,其實真正判斷孩子冷熱的部位是在後背和後頸處,如果這兩處溫熱,說明溫度適中,孩子並不冷。

有一種冷,是“奶奶覺得你冷”,不冷也得硬捂著,今後可得避免了。

分析:再冷也別硬捂,孩子出汗多更易生病

有的家長生怕孩子凍著,會給孩子蓋上厚厚的被子,或者穿上襪子、睡衣等,更有甚者,這幾樣疊加著給孩子“招呼”。

兒科專家張思萊表示:小寶寶,尤其是小嬰兒新陳代謝旺盛,而中樞神經發育尚未成熟,剛入睡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經容易進入興奮狀態,因此孩子比成人出汗多。
但一些家長常以自己的溫感“以己度人”,就會發生誤差。孩子被層層保護,出汗過多。一旦踢被子就會面臨溫差過大的情況。

而娃自己的體溫調節能力和物理溫差並不匹配,很可能就此患上感冒,家長這是好心辦了壞事。

秋分後寶寶不睡“3覺”,作息規律長得高

1)不睡“黑白顛倒”覺
生長激素分泌在一天之中有兩個高峰期,早上5~7時,以及夜間10點到凌晨2點,孩子在此階段處於熟睡狀態,生長激素分泌得多,孩子才能長大個。
然而不少孩子是“夜貓子”類型,白天睡得香,晚上來作妖,卻錯過了長個高峰期,並不可取。

2)不睡“飯後覺”

吃了睡,睡了吃,可能是家長對於孩子愛的一種表現,然而吃完就睡並不好。

進食後入睡,腸胃蠕動變慢,食物不易消化,會加重胃腸負擔,大道至寶寶脾胃失和。
3)不睡“黃昏覺”

孩子白天玩了很長時間,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到了黃昏時分,昏昏欲睡,然而這個時間段睡覺,很容易影響到晚上正常的睡眠規律。

午睡可以小睡,但別一睡一下午,長此以往,孩子睡眠不規律,內分泌也會受到影響,可能會影響到生長發育哦。

入秋後不吃“兩飯”,爭取貼“秋膘”

1)不吃“湯泡飯”

湯泡飯看似一舉多得,湯水、主食、蔬菜都有了,實則對孩子傷害大。

所謂“湯泡飯”,其實是“嚼不爛”,食物還沒細細咀嚼就被嚥下去,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還很容易產生飽腹感,從而減少進食,孩子食量降低而不自知,最怕影響生長發育。

2)不吃“寒涼飯”

現在已經入秋了,但在部分地區仍然延續著“夏季模式”。在給孩子餵飯時,一定不要“貪涼”,孩子在換季時腸胃菌群本就不穩,要盡量避免腹瀉等情況發生。

秋分後,可以給寶寶吃一些酸性食物,如獼猴桃、橘子等,能起到增強肝臟功能的作用;滋陰潤肺可進食牛奶、豆漿、山藥、蓮藕等。

(6)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按個讚吧!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