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最頑強釘子戶!屋主獅子大開口「給我4個億外加6套房」,與開發商對峙整整14年「結局曝光」下場超淒涼

十月 22, 2024

老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2003年,張新國面對工作人員遞來的拆遷合同。

居然索要4個多億,他的舉動著實嚇壞了開發商,一時間,引起了網上的熱議。

這背后究竟有著哪些「難言之隱」呢?

如今19年過去了,他的「釘子樓」怎麼樣了?

那筆天價賠償款有沒有拿到手?

歐式小洋樓

上個世紀80年代。

家住滬亭北路的居民們,總會對一個建筑指指點點。

它就是張新國重金打造的「歐式別墅」。

每當中午時分,金色的陽光打在這幢三層小洋樓上。

那綠色的玻璃窗總會映出五彩斑斕的顏色,煞是好看。

尤其是它的墻壁,不同于普通的磚瓦房。

被漆成了鮮艷的粉色,遠遠望去簡直像一個碩大的「奶油城堡」。

而這里,正是張新國引以為傲的家。

說起它的故事,那可是大有來歷。

洋樓的主人張新國早年曾供職于 某家建筑公司。

對蓋房子了如指掌,靠著勤奮,積累了豐厚的身家。

婚后,帶著妻子來到這里,一口氣蓋起了二層小洋樓。

聽說,僅花費就高達90多萬。

要知道,這可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普通老百姓的工資還不足4千元。

這一下子就掏出90萬,足見張新國家底殷實。

而張新國呢,不僅財大氣粗還是一個孝子。

別墅蓋好后,領著岳父岳母就住了進去。

期間一家子其樂融融,有說有笑的。

1996年,張新國的一對兒女成家立業了。

但因為住的問題,彼此產生了爭執。

兒子因為沒本事,選擇跟爸媽湊合。

女兒呢負擔更大,她愛上了一個外地人。

因為丈夫沒有 戶口,兩人也只好蝸居在父親的洋樓里。

好在,靠著父母照顧,這一大家子也算過的衣食無憂,快快樂樂的。

但湊合畢竟是湊合。

隨著時間的推移,兒女之間的矛盾開始不斷地升級。

那段日子里,再小的爭吵都能牽扯到房子。

「有你這樣的嗎?領著老婆孩子賴在媽家不走?」

「你還有臉說我?你能耐找個外地的,窮癟三!」

作為父親,張新國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他很清楚,矛盾的焦點就在于房子不夠住了。

幾天后,他把一家子叫到一起。

宣布集體出資,再加蓋一層,方便每個人使用。

對于這個決策,兒女們舉雙手贊成!

大家一共拿出了130萬。

為了給洋樓換一副新面孔。

張新國還聯系了隔壁,花費巨資買下了一片空地。

使得翻蓋后的洋樓面積達到了90坪。

不僅如此,在家人們的提議下。

張新國還買來了粉色的瓷磚,弧形的門窗以及新的瓦片。

在眾人的捯飭下,原本破舊的二次小樓成為了吃喝玩樂的天堂。

尤其是屋頂位置,還單獨建了一個開放性的露台。

每當夜幕降臨,一家子坐在屋頂,品著咖啡欣賞夜景。

那感覺別提多爽了。

自打這棟「三層別墅」蓋好后。

張新國一家就成了十里八鄉的名人。

每天聚在門口看熱鬧的人數不勝數。

鄰居們每次從這里經過,總會忍不住地羨慕。

而張新國一家,也重新回到了「妻賢子孝」的狀態。

兒女們的矛盾化解了,自己的耳朵根也清凈了。

最驚喜的是,因為地理位置極佳,他的小樓還被租了出去。

一樓開門市部,每個月補貼家用。

二樓自住,岳父岳母在里面養老。

至于三樓,則是女兒女婿,兒子兒媳的地盤。

小小的一棟樓,承載了祖孫三代的幸福。

也算是人間極樂了!

但遺憾的是,再美好的感情都敵不過歲月。

眼瞧著孫女們漸漸長大,房子不夠的問題又暴露了出來。

家里面不是大吵就是冷嘲熱諷。

「哎,這個月輪到你交水電費了「

「哎呦喂,這麼多啊,我哪里用得了這些!」

看著兒女們再起波瀾,張新國徹底頓悟了。

畢竟,日子總要保持神秘感。

總這麼攪和在一起遲早得出問題。

思來想去,他打算把小洋樓賣了。

拿一筆錢,讓兒女們搬出去過。

可誰料,突如其來的拆遷改變了這一切!


一夜暴富
2003年, 市啟動了新的拆遷計劃。

整個滬亭北路都被納入了拆遷范圍。

消息傳出后,張新國樂的嘴都笑歪了。

原來半個月前,他曾造訪過房屋中介。

但對方告訴他,以 當前的房價來看。

就算是整棟小樓都打包出售了,也換不回兩套房子。

更別提滿足四口之家的需求了。

那段日子里,張新國別提多煩躁了。

眼看著積蓄一點點被掏空,家里整天雞飛狗跳的。

「都恨不得一腦袋扎進黃浦江里」。

這下好了,拆遷來了。

不僅不用為房子發愁了,還能得到一大筆賠償金。

以后的小日子,簡直紅紅火火,令人期待啊!

因為激動,張新國每天坐在大門口。

等著工作人員上門丈量。

他心里的如意算盤更是打得滴溜轉:

小洋樓上下三層,共計90坪。

按照現有的政策,至少能分6套房!

到時候兒女們有了住所,他自己也可以帶著老伴去旅游了。

可誰料,工作人員上門后。

剛一張嘴,就把老張給惹惱了!

「什麼?第三層不算面積?!」

原來,按照最新的政策規定。

拆遷補償款是依照宅基地證書上登記的面積進行補償的。

而這就意味著,張新國花費重金加蓋的第三層。

得不到一分錢的補償。

這下子,張新國慌了,眼瞧著那麼多的物料,傢俱打了水漂。

那心里像火燎似的,又急又疼。

但他哪里知道,這還僅僅只是開始。

因為女兒找了一個外地的老公,按照相關政策規定。

在賠償時要被區別對待。

換句話說,本地的兩個孩子可以獲得6套房子。

而老張家,只能分到4套,加起來,還不到120坪。

聽到這句話,張新國當即就怒了。

「憑什麼?我女兒就得吃虧?」

在得知,自己只能分到一套房子后。

女兒瞬間就爆發了,和兒子大吵了一通。

嚷嚷著「不給個解釋,這事兒沒完,大不了我不搬了!」

眼看著,別人家都高高興興的。

唯獨張新國一家,為了拆遷又回到了吵吵鬧鬧的時代。

為了給女兒多爭取一套房子。

年過半百的張新國不停的奔走在上訪辦。

可這不維權不要緊,一打聽才知道。

「自己家的宅基地數目作廢了!」

原來,開發商在核實補償面積時忽然發現。

張新國家有大片土地沒有加蓋國土局的鋼印。

按照相關法律,這些土地是無效的,一分錢都不用賠。

這下子,可愁壞了張新國。

在兒女的追問下,他才道出了實情:

原來,這片土地正是當年去鄰居手里買來的。

本來是要去辦理宅基地轉移手續的。

可誰知,在辦理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意外。

而張新國呢又是個直腸子的人。

最后索性就擱置在那里了。

直到今天,再想辦已經遲了。

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

張新國費盡心思找來了老鄰居。

最終在國土局成功蓋章,保住了自己的補償款。

但女兒的安置房呢,卻遲遲得不到解決。

無論他好說歹說,工作人員就是不松口。

氣的張新國脫口大罵道:

」你們講道理嗎?我女兒一直陪在我身邊,

憑什麼只給她一套房?別人家的孩子出國剛回來,就領了兩套房?憑什麼!」

因為不滿意賠償方式,張新國遲遲不愿意在協議書上簽字。

眼瞧著周圍的鄰居們一個個都搬走了。

張新國突然改變了主意。

他告訴開發商:

「想要我走也可以,給我4個億外加6套房,我們馬上離開!」
艱難抉擇
結果這「獅子大張口」不僅嚇跑了拆遷辦。

還引來了「推土機」

和「挖掘機」。

顯然,張新國是想多了。

人家連6套房都不同意給,還能憑空再添給你4個億嗎?

在張家人的憤懣中,拆遷工作就此拉開了序幕。

周圍的商戶們一個個搬走,原本熱鬧的街道變得蕭條。

2007年底,這里已經成了一片「廢墟」。

因為被裹挾在施工中,張新國那是苦不堪言。

每天一開窗,就是劈頭蓋臉的水泥灰。

嗆得人差點喘不過氣來。

到了陰天雨天更麻煩。

原本就臟亂的空地上,到處污水橫流,泥坑滿地。

稍一不留意,就踩得滿腳都是。

到了夜里,轟鳴聲,爆破聲,吵雜聲,聲聲入耳。

鬧的人覺都睡不踏實。

長此以往下去,張家人集體失眠,整天無精打采的。

最令人氣憤的是,因為空氣中集滿了塵埃。

連晾衣服都只能呆在屋子里了。

為這家里人沒少投訴,可卻無人受理。

因為附近的街道辦事處早就搬走了。

這里的水電已經處于時斷時續的狀態。

那段日子里,張新國也曾后悔過。

尤其是夜晚來臨后,看著萬家燈火變成一片廢墟。

自己就像碉堡聳立在空地上,那心里別提多酸楚了。

但為了女兒的房子,他還是選擇繼續當「釘子戶」。

直到後來,窗戶外的車越來越多了。

麻煩也就接踵而來了。

這棟洋樓位于機動車道上,兩旁車水馬龍的。

一些不明內情的,居然把它當成了停車場。

二話不說,就往里開,好幾次險些釀成了事故!

因為遲遲不拆除,阻塞了兩旁的交通。

忍無可忍之下,一些司機索性站在路中央,指著洋樓怒斥:

「哪個缺德禍,腦子掉進錢眼里了,把房子蓋在路中央,就該給他推了!」

「就是,什麼玩意,夠花就行了真是貪婪到家了。」

聽著這些針扎似的話,張新國老臉一紅,當時就想找個洞鉆進去。

可一想起家里的現狀,就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抵抗。

誰成想,這一托就是14載。

這期間,拆遷辦的領導人換了一屆又一屆。

但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


轉機
2016年,新來的拆遷辦主任陳輝決定改變現狀。

他請來了張新國老人,商討補償方案。

「老人家,如今松江的房價已經漲到了70多萬/坪。

你要是同意搬走,我還能按照當年的拆遷方案繼續執行。」

按照陳輝的說法,張家人可以得到310萬補償金,4套房子。

看著窗外陌生的建筑,張新國重重的嘆了一口氣:

「哎,我也知道這些年沒少給鄰居們添麻煩。

但我就是不服啊,咽不下那口氣!

結果怎樣?14年白白浪費了,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

看到有門兒,陳主任又趁熱打鐵:

「老人家,你要清楚國家對于’釘子戶‘是有政策的。

你不按時搬走,政府是可以強制執行的!到那時候恐怕4套房子都沒了,

你干嘛跟自己過不去呢?」

在陳輝的勸說下,張新國終于放棄了抵抗。

搬家那天,社區特地給張老找來了幫手。

還為他精心準備了一個臨時倉庫,用來儲存多年不舍得丟棄的舊傢俱。

臨出門時,一大家子大包小包的往外搬東西。

只有張老含著淚回頭望了一眼自己的「粉紅別墅」

對于他而言,自己的大半輩子是在這磚瓦間度過的。

這三層小樓收藏了一家人的喜怒哀樂,青春回憶。

如今就要化為廢墟了,怎能不令人動容?


結局
張家人離開后,小樓被立即拆除。

原本擁堵的交通瞬間得到舒緩。

如今的滬亭北路,又回歸了祥和寧靜。

夜晚來臨時,遠處的霓虹燈倒映在路面上。

像是五線譜似的,講述著這里曾經發生的故事。

延伸閱讀————————–


歡迎來下水道觀看更多都市傳說👉https://lihi3.cc/c5H8h

(568)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按個讚吧!

x